1000BASE-T
100BASE-T2 全双工
100BASE-TX 全双工
100BASE-T2
100BASE-T4
100BASE-TX
10BASE-T 全双工
10BASE-T 低
其中最低的级别是10BASE-T(半双工、共享以太网),最高为1000BASE-T全双工。这是一个完整的优先级别方案,但不表示某块网卡可以处理所有这些技术。实际上,有一些技术在商业上并没有实施,但它们都与IEEE802.3标准一致。每个端口检查各自的技术性能并确定最终的速率(较低的速率)。例如:如果网卡支持10BASE-T而交换机端口能力在10BASE-T或10BASE-TX,那么最终选择的是10BASE-T。如果一块网卡是10BASE-T,而另一块100BASE-TX,两者因为不兼容而无法通讯。
(九)、 传输协议
图-以太网定义在OSI模型的下两层
最初设计并没有涉及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信息传送。网络互联(两个网络互相通讯)的义务在第三层-网络层。传输和互联成为协议栈的一部分,TCP/IP 和SPX/IPX是常用的两个协议。这两个协议并不能互相操作,所以以太网节点须使用兼容的协议。由于TCP/IP在互联网的应用,它成为主要协议,在工业网络也如此。实际上,TCP/IP是一组RFC定义的协议(request for comments),有很多年了。除了以太网,TCP/IP还和别的数据链路技术工作,它位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之上。传输层上,有两个重要的协议:TCP和UDP。前者对接收的信息进行确认。两者都很有用。在协议栈的上层,有多个有用的应用层协议在工业以太网使用。对于用户来说,编址是个重要的话题。IP协议负责可能位于不同网络中站点间数据包的路由。每个站点有唯一的32位地址(分别表示网络地址、主机地址)。地址以点分十进制四字节表示。128.8.120.5是个有效的地址但无法确定何为主机、何为网络。地址分为五类,地址分为A~E类。通过观察第一字节即可进行分类。
IP的分配并不简单,通常由网管分配。一旦分配好,就必须应用在网络中的各个站上。IP地址分静态和动态分配两种。动态分配由服务器进行。静态分配由配置进行。下列地址为私人地址,在路由器上不能分配。因此,它们在互联网上没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