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实施的基本流程
在安全运行与维护阶段,信息系统因需求变化等原因导致局部调整,而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并未改变,应从安全运行与维护阶段进入安全设计与实施阶段,重新设 计、调整和实施安全措施,确保满足等级保护的要求;但信息系统发生重大变更导致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变化时,应从安全运行与维护阶段进入信息系统定级阶段,重 新开始一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过程。
5 信息系统定级
5.1 信息系定级阶段的工作流程
信息系统定级阶段的目标是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GB/T AAAA-AAAA,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有主管部门的,应当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5.2 信息系统分析
5.2.1 系统识别和描述
活动目标:
本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相关人员处收集有关信息系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依据分析和整理的内容形成组织机构内信息系统的总体描述性文档。
参与角色: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信息安全服务机构。
活动输入:信息系统的立项、建设和管理文档。
活动描述:
本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子活动内容:
a) 识别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
调查了解信息系统的行业特征、主管机构、业务范围、地理位置以及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获得信息系统的背景信息和联络方式。
b) 识别信息系统的管理框架
了解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结构、管理策略、部门设置和部门在业务运行中的作用、岗位职责,获得支持信息系统业务运营的管理特征和管理框架方面的信息,从而明确信息系统的安全责任主体。
c) 识别信息系统的网络及设备部署
了解信息系统的物理环境、网络拓扑结构和硬件设备的部署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即确定定级对象及其范围。
d) 识别信息系统的业务种类和特性
了解机构内主要依靠信息系统处理的业务种类和数量,这些业务各自的社会属性、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等,从中明确支持机构业务运营的信息系统的业务特性,将承载比较单一的业务应用或者承载相对独立的业务应用的信息系统作为单独的定级对象。
e) 识别业务系统处理的信息资产
了解业务系统处理的信息资产的类型,这些信息资产在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重要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