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一批面向行业或区域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以及公共递归节点,制定并完善标识注册和解析等管理办法,标识注册量超过20亿。
二、制定工业互联网网络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加强工业互联网网络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及工业、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标准化机构和行业协会优势,依托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加快研制工业互联网网络标准。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部门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标准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推广。
(一)建立工业互联网网络标准体系。一是制定工业互联网网络通用需求、网络架构、通信协议、关键接口等总体性标准,时间敏感网络(TSN)、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软件定义网络(SDN)、无线专网等新型网络技术标准,以及针对垂直行业的特色网络应用技术标准。二是制定工业互联网网络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流程与服务质量。三是制定企业外网、内网及相互间的互联互通规范,构建公平、有序、开放的网络互联互通环境。
(二)完善标识解析技术标准。一是制定标识解析整体架构、数据管理、分布式注册、可信解析、多源异构信息管理、标识数据互操作等关键技术标准。二是搭建规模性的基础技术创新与试验验证环境,打造安全可控的标签、读写器、中间件等标识存取关键软硬件设备,提供标识注册、标识解析、标识搜索等关键技术测试验证服务。
(三)形成网络标准制定与推广机制。一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建立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协同推进机制。二是建立一批工业互联网网络新技术标准符合性试验验证系统,开发和推广网络测试测量工具。三是针对重点行业或重点区域,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标准的宣贯培训。四是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制,建立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主流开源项目的对标机制,加快国际标准的国内转化。五是开展网络标准相关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研究,加强知识产权的布局和保护,提高网络标准专利的知识普及。
三、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网络
以基础电信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为主体,加快建设面向商用和面向试验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标杆网络。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部门组织和支持重点行业、典型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标杆网络。
(四)建设企业外网标杆网络。一是充分利用科研机构既有和正在建设的各类试验网络网络资源,构建面向试验的标杆网络,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及应用的研究、试验、验证和试点示范。二是鼓励和支持基础电信企业推进网络技术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