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建设各级标识解析节点。一是建设和运营国家顶级节点,提供顶级域解析服务,与国内外各主要标识解析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备案、监测等公共服务能力。二是选择汽车、机械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建设和运营一批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六、拓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部门组织和推动典型工业企业、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基础电信企业、标识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创新,加强标识技术产品研发。
(十)推动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用。一是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开展基于标识解析服务的关键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智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应用,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先导应用模式。二是建立标识解析服务提供商名录,实现标识解析服务资源池和标识解析应用需求池对接,打通供需对接渠道。
(十一)提升标识解析技术产业能力。一是打造标识解析创新开源社区,汇聚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的研发资源,加强前沿技术领域共创共享,推进标识解析核心软硬件产品。二是结合区域性产业特色与资源优势,围绕标识解析产业上下游的关键技术、核心装置、系统软件、集成应用等环节,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聚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服务支持、应用推广、产业化、教育培训、投融资等各环节的产业生态。
七、创建网络发展环境
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为依托,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网络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部门组织开展面向先进技术和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与应用测试床建设。
(十二)建设网络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一是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组织各方力量,建设创新领先、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创新、标准研制、测试认证、应用示范、产业促进、人才培育、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撑。二是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联盟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与产业链各方合作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加强对工业互联网网络和标识解析等核心技术、运营机制、应用模式的培训,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创新大赛,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建设网络技术与应用测试床。一是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针对5G、窄带物联网(NB-IoT)、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虚拟化(NFV)、TSN、边缘计算等新型网络技术,联合建设10个以上网络技术测试床,开展基础通用关键技术、标准、设备、解决方案的研制研发、试验测试等工作。二是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在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建设